经
典
焕
新
生
童
心
诵
古
韵
每
日
诵
读
童心诵古韵,经典焕新生
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每日诵读栏目,今天由“小小领读员”刘思伊为大家带来百部经典中的《王维集》。
展开剩余82%王 维
王维,字摩诘,名与字都取自深通大乘佛法的居士维摩诘之名。他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,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艺术大师,因此唐代宗称他为“天下文宗”。
王维今存诗374首,文70篇,按题材划分,主要有以下四类:一为歌咏从军、边塞和侠士的诗篇;“二为抨击社会的不合理现象、抒发内心的不平以及言志抒怀之作;三为表现友情、亲情、闺思、宫怨、爱情等的诗歌;四为山水诗(包括山水行旅诗与山水田园诗)。
宿郑州[1]
朝与周人辞[2],暮投郑人宿[3]。
他乡绝俦侣[4],孤客亲僮仆[5]。
宛洛望不见[6],秋霖晦平陆[7]。
田父草际归,村童雨中牧。
主人东皋上[8],时稼绕茅屋。
虫思机杼鸣[9],雀喧禾黍熟。
明当渡京水[10],昨晚犹金谷[11]。
此去欲何言[12]?穷边食微禄。
注释
[1]作于开元九年(721)赴济州途中。郑州:唐州名,辖境在今河南荥阳市、郑州市、中牟县、新郑市、原阳县一带,治所在郑州。
[2]朝与周人辞:我早晨与洛阳人辞别。周,指洛阳一带。周自平王以后,定都洛邑;后王室衰弱,辖区日益缩小,到战国时,只据有洛阳一带地方。
[3]暮投郑人宿:指傍晚投宿于郑州辖境,非谓宿于郑州治所(据下“明当渡京水”句可知)。
[4]俦侣:伴侣。
[5]僮郑州春秋时为郑国之地,故云“郑人”。仆:仆役,仆人。
[6]宛洛:东汉时代两个最繁盛的都市,古诗文中常并称。宛在今河南南阳,东汉时有南都之称。此实偏指洛(作者赴济州不当经过宛)。
[7]秋霖:秋天久下不停的雨。晦:暗。
[8]东皋:泛指田野、田地。
[9]思:悲。杼(zhù):织布机上的梭。“思”,《文苑英华》卷二九一作“鸣”。“鸣”,宋蜀本作“悲”,据麻沙本、元本改;《文苑英华》作“休”。
[10]京水:源出唐郑州荥阳县南(见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八),东北流,绕经郑州治所,自郑州以下,即今河南贾鲁河(见《[嘉庆]大清一统志》卷一四九)。作者东行过荥阳,即当渡京水(京水流经荥阳县东二十二里,见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九)。
[11]金谷:本涧名,在今河南洛阳西,晋石崇构园于此,世谓之金谷园。
[12]“此去欲何言”二句:我这一去要做什么?到偏僻边远之地去受用微薄的俸禄。何言,犹何谓、何为。“言”,《文苑英华》作“之”。“食”,麻沙本、元本、明本、《文苑英华》等作“徇”。
点评
此诗的首二句写在郑州的辖境投宿,一开头即切入诗题“宿郑州”之意。接下二句写旅途中的感受,从旅人对待僮仆的细微感情变化,见出他离家后的孤独寂寞,堪称写情的妙句。明杨慎《升庵诗话》卷九说:“崔涂《旅中》诗:‘渐与骨肉远,转于僮仆亲。’诗话亟称之。然王维《郑州》诗:‘他乡绝俦侣,孤客亲僮仆。’已先道之矣,但王语浑含胜崔。”下面转入写雨中的村野景色,以白描见长。“秋霖”句承上“望不见”,又启下“田父”二句,转接极自然。接下“主人”四句,写诗人所投宿的那个农家主人的景况,具有新鲜活泼的乡村生活气息。此诗的中间八句,写景生动自然,诗情与画意紧密结合。末四句又由景物转入再续征程的抒写,倾吐了诗人遭遇远谪的无限感慨。此诗将行役与田园题材相结合,在征途的愁思中织入田园的恬静景物,使二者形成对照,从而更显出贬谪征途的凄苦。
内容来源
本篇中出现的原文、注释、意思、点评内容均选自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:王维集》。
欢迎小朋友们前往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二层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专题图书展示区阅览该书。
发布于:北京市景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